悲欣交集

研究美学,就像神游宇宙,虽漫无边际,却常惊喜和感悟。最近花了些时间,翻阅弘一法师的文集《悲欣交集》,书中精选几十篇美学随笔、文学札记,记载了积极入世的李叔同与脱俗出世的弘一法师的人生和美学追求,弥足珍贵。读完书,沉吟好久,甚至不敢就文章发评论,也就说说自己的一些经历和念头。
 

图片

 
李叔同与弘一法师
李叔同是艺术通才、为人痴心多情,是中国现代艺术的奠基人,严肃认真的教育家。他中年(1918年)以后与佛法结缘,不顾两位妻子苦劝,毅然出家。走上了苦修之路,成为中兴佛教律宗的第十一祖弘一法师。
 

图片

李叔同和弘一这两个名字,既是两个割裂的、剧烈转折的身份,又有一种连贯的精神,读其著作,阅其人生之旅,便可发现他是认真做事之人。李叔同做世俗之人时,是旧上海的“第一等翩翩公子”,全情投入的艺术家;出家以后的弘一法师,就是最勇猛精进的僧人。其人宛如孔子形容老子时候用的比喻,神龙。对弘一法师也好,对李叔同也罢,他最终走入的境界,作为一介俗人的我,没法完全了解。只有通过弘一法师圆寂时候写下的“悲欣交集”感知一二。
 

图片

 
其人其僧,著述颇丰,有《秋草集》《李庐诗录》《二十自述诗》《三十自述诗》《乐石集》《清凉歌集》《前尘影事集》《李息庵法书》《华严集联三百》《临古法书》《李庐印谱》《醺纨阁印谱》《篆刻拓本》《护生画集》《永忆录》《寒笳集》《自行钞》《人生之最后》《晚晴集》及佛学方面作品数十种。
 
著名文艺电影《城南旧事》里的插曲《送别》是李叔同1915年填词的歌曲。曲调取自约翰·庞德·奥特威作曲的美国歌曲《梦见家和母亲》。1927年,李叔同的弟子丰子恺亲自抄录歌词,并绘画插图,将它收录在《中文名歌五十曲》,1958年又把它编入《李叔同歌曲集》中 。
长亭外,古道边,芳草碧连天。
晚风拂柳笛声残,夕阳山外山。
天之涯,地之角,知交半零落。
一瓢浊酒尽余欢,今宵别梦寒。
这几句歌词,流传久远,以致于在抖音上都有一定传播和引用。李叔同与弘一法师逐渐成为文化语码。
 

图片

李叔同弟子,丰子恺曾经这样评价自己的老师:
人的生活,可以分作三层。一是物质生活,二是精神生活,三是灵魂生活。我们的弘一法师,是一层一层走上去的。他的‘人生欲’非常之强。他的做人,一定要做得彻底。他早年对母尽孝,对妻子尽爱,安住在第一层楼中。中年专心研究艺术,发挥多方面天才,便是迁居在二层楼了。强大的‘人生欲’不能使他满足这一层,于是爬上三楼去,做和尚、修净土、研戒律。
两谒舍利塔
我最早因为李叔同填写的歌词《送别》而记住这个名字,在杭州和泉州两次身临弘一法师舍利塔。

图片

早年到杭州,游虎跑,拜谒弘一法师舍利塔,参观虎跑寺一个大殿改的李叔同弘一法师纪念馆,纪念馆给李叔同弘一法师的评价是:爱国者、著名教育家和佛学高僧。
 
前几年,曾经到泉州,游览清源山,山上也有一座弘一法师舍利塔。1942年10月弘一法师圆寂于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晚晴室,舍利分葬于泉州清源山和杭州虎跑。在清源山认真看了弘一法师的诸般介绍,才升起花时间拜读其著作,研究其生平的念想。

图片

虽然年岁渐长,读书时间总是不够,但是也陆陆续续看了一些资料,读了一些与李叔同或者弘一法师有关书。百感交集,最终的心思竟然落在据说是弘一法师圆寂时候写下的四个字:悲欣交集。
人间事、家中事
作家木心曾经在文章里写过:
 
弘一法师的一位故交,曾在弘一圆寂前,和他一起登山。在山顶,他发现弘一眼神里起了变化,就问:“似有所思?”
弘一回答“有思。”
“何所思?”
“人间事,家中事。”
就像《送别》的歌词,弘一法师说法,浅显易懂。他自己身处佛教律宗,严格持戒,律己修行,传法时候却不讲艰涩的大道理。
 

图片

他说,佛讲缘起性空,就是要相信善恶因果报应,相信佛和菩萨的灵感。什么是因果?因好比种子,种在田中;果是从种子里发芽,渐渐成熟的。这虽然简单,可是真能彻底去信的人不多。一个人能坚定的去信仰,品行和道德才能逐渐高起来。我们出家人的品行,就是要在俗家之上。如果和俗家人相等,那就很难为情了,何况有的还不如呢?
从李叔同到弘一法师,绚烂归于平淡,浪漫而转为孤寂,截然为两个阶段。其人为何出家,虽有本人著述说明,至今仍然是一桩话题悬案,众说纷纭。
李叔同另外一个弟子刘质平,在李叔同出家之前,收到李叔同的信,信中说:“不佞近耽空寂,厌弃人事,早在今夏,迟在明年,将入山剃度为沙弥,刻已渐渐准备一切,所有之物皆赠人,音乐书籍及洋服赠足下,甚盼足下暑假时返国一晤也。”
人间事、家中事,终归是一代艺术大家、美学大事、律宗十一祖留给世人的悲欣交集之回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