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中之美,胸中之美,手中之美

郑板桥有眼中之竹,胸中之竹,手中之竹的审美黄金三句。
王教授做医美多年,独爱郑氏竹画,据称家中藏有郑板桥真迹,虽未得见,但王教授办公室和诊室里挂着的复制品郑板桥画作,装帧精美,好纸好墨,不似凡品。

王教授喜欢郑板桥知行合一,绝非附庸风雅。做美容手术,王教授以郑氏为友,称:眼中之美是自然物象,是医美求美者的本来面目,如若要改变,也许以此为始;胸中之美是意象,是医美求美者与医者达成的审美共识;手中之美是意境,是审美艺术化后取得的身心成果,除了医学效果保证,更有身心体验得中且得位。

郑板桥论审美

江馆清秋,晨起看竹,烟光日影露气,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。胸中勃勃遂有画意。其实胸中之竹,并不是眼中之竹也。因而磨墨展纸,落笔倏作变相,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。总之,意在笔先者,定则也;趣在法外者,化机也。独画云乎哉!

王教授能抑扬顿挫地背出郑板桥的这段话,非常投入,俨然已经进入心流状态。
“我手术前会观想这段话,这是我进入心流的独特法门”,王教授直接印证了我的猜想。
“希波克拉底那时候起,很多医生做手术都会有一个类似冥想、默念、祷告的过程。现在流行的冥想就是这个作用,我还是小医生的时候就开始研究郑板桥,过了四十岁才有所得”,王教授自言自语。

“物象、意象、意境是传统审美套路啊,就像郑板桥的那首诗,咬定青山不放松,立根原在破岩中。千磨万击还坚劲,任尔东西南北风。前两句是物象,第三句是意象,第四句是意境了“,我开始捧哏。
”是的。在中国做医美必须要懂中国审美。医学是西方传来的,现在医学审美,特别是做美容手术,那一套三庭五眼、黄金比例、多边形堆叠、点线面关系的审美技术,连理论都算不上,除了自己越弄越糊涂以外,没啥实际用途。“王教授搬出了他的观点。
”中国审美讲究的就是物象、意象、意境三连,就像天地人三才一样。物象是天,是客观物,是外在环境;意象是地,是小世界,是半主观、半客观之物,是身边手侧,可想可感可比之物、之情、之意;意境是人,是审美主体,是主观的,是心灵体验和社交感受。做医美,如果不懂这些,顶多是手术匠,很难再进一步。“王教授接着说。
”郑板桥的眼中之竹,胸中之竹,手中之竹是不是就应了这中国审美三连?“我问道。
”是的,郑板桥是做美容医生研究审美的最佳入门好友。“王教授肯定说。

中国人审美独特性:概念化、功利性、目的性

王教授随后发表了高见,让我对一个美容老医生的审美理解有了新的认识,王教授观点整理如下:
哲学家康德在美学著作《判断力批判》里给出美学结论:美的本质需要从研究如何获得美感来把握,而美感来自于四个关键:
  • 非概念的普遍性;
  • 非功利的愉悦感;
  • 无目的的合目的性;
  • 无概念的必然性。
以其中的”非功利的愉悦感“来说,就离开中国人的审美传统很远。中国人讲究实用,没用的东西很难进入到大众审美。因此如果一件事物没有功利属性,很难进入中国人的审美领域。医美更是目的性很强的消费医疗,因此讨论中国人,尤其是医美求美者的审美,必须跟康德那套理论反着来,主要就是概念化、功利性、目的性。如果按照西方审美那套标准来说,其实医美的独特审美,已经与西方美学没啥关系了,必须要用中国传统审美重新理解。

概念化审美

以《红楼梦》里两个女子为例,林黛玉容貌描写只有两句: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,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;薛宝钗容貌描写却是一大段:

头上挽著漆黑油光的纂儿,蜜合色棉袄,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,葱黄绫棉裙,一色半新不旧,看去不觉奢华。唇不点而红,眉不画而翠,脸若银盆,眼如水杏。罕言寡语,人谓藏愚;安分随时,自云守拙。

翻遍一部红楼梦,对林黛玉容貌描写很少,但是林却是红楼第一美人。薛宝钗却不止一段描写,很详细,容貌特征居然落在”脸若银盆,眼如水杏“上。
这是中国式的概念化审美的典范。几乎所有中国著名文学作品里高人气的女主的容貌描写都很简单,寥寥几笔,就给出一个充满概念化的人物形象,成了审美标杆。比如说:林黛玉式美人。听者大约都有一个类同的印象,但各不相同。

无独有偶,金庸代表作《射雕英雄传》黄蓉女装出场描写也是经典,带着仙气,却没有一个字落在实处:

只见船尾一个女子持浆荡舟,长发披肩,全身白衣,头发上束了条金带,白雪一映,更是灿然生光。郭靖见这少女一身装束犹如仙女一般,不禁看的呆了。那船慢慢荡近,只见这女子方当韶龄,不过十五六岁年纪,肌肤胜雪、娇美无匹;容色绝丽,不可逼视 。

很多美容医生抱怨门诊的求美者,只能提出一个概念,却说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手术效果细节。这其实有传统的,求美者只能概念化描述非不愿,而是不能。我们的审美传统就是这样的。

功利性要求

康德代表的西方审美讲究”非功利的愉悦感“。中国审美恰恰是功利性的愉悦感。做美容手术,必须要有明确的获得感,要有”眼见为实“的印证,否则就是没有功利性体现,就要出问题。
很多求美者往往要求我的眼睛要大,但是自己根本不知道大到的程度,已经脱离了面部五官比例的正常形态。这时候怎么办?
求美者的功利性心理要派上用场了,这个时候不能否定她的审美,而是告诉她,这样做虽然能达到某种效果,但是会带来什么好几种损失。这是很简单直接的方法。
求美者的审美功利性越强,这个办法越有效。如果不能说服,那就放弃,相忘于江湖也好。医生不是神仙菩萨,也要讲一个有缘无缘。

目的性极强

康德说审美是”无目的的合目的性“,这是什么意思呢?在中国语境里,就是一见钟情。一个男子心中有一个伴侣的形象,突然出现了一个符合他这个形象设定的女子,那么一见钟情发生了。男子是在寻找,但是他自己并为总结出理想伴侣的样子。女子也没有为男子希望样子去打扮化妆,却正好合了男子的心意。这里男子和女子对调也是一样的。
中国人做医美的目的性就是这个希望达到”合目的性“的效果。就是说:医生必须要会处理求美者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却希望医生能知道并告诉她,能给揭示出来做出来。
能发现求美者这个目的性的医生,才是好医生。才算是做到”眼中之美、胸中之美、手中之美“。